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增溶催化光度法測定痕量銀
整理時間:2012-11-07 熱度:1523
黃曉東 陳美珠(閩江學院化學系,福州350011) 1 引 言實驗觀察到,過硫酸根陰離子與天青 陽離子在溶夜中生成難溶的離子締合物,當加入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十二烷基苯磺酸鈉(SDBS)作增溶劑,轉變非均相體系為擬均相體系,此時痕量銀對體系有強烈催化作用。由此建立了增溶催化光度法測定痕量銀的方法,用于測定氯化銀的溶度積和黑白相紙液中的銀,結果滿意。 2 實驗部分 2.1 儀器和試劑 722型分光光度計(四川儀器廠);CS501型超級恒溫器(重慶試驗設備廠)。銀標準溶液:用硝酸銀配制1g/L的貯備液和1mg/L工作液;HAc NaAc緩沖溶液:pH=4.5;過硫酸鉀溶液:0.10mol/L;天青 溶液:5.0×10-4mol/L;2,2′ 聯(lián)吡啶溶液:1.0×10-2mol/L;十二烷基苯磺酸鈉(SDBS)溶液:0.5%。以上試劑均為分析純,實驗用水為二次蒸餾水。 2.2 實驗方法 在兩支25mL比色管中,分別加入1.0mL天青 溶液,3.0mL過硫酸鉀溶液,0.60mL的SDBS溶液,振蕩比色管,使難溶的離子締合物溶解,然后再加入2.0mL的2,2′ 聯(lián)吡啶溶液,1.5mLHAc NaAc緩沖溶液,向一支比色管中加入一定量的Ag(條件實驗加1μgAg+),另一支作試劑空白,用水稀釋至刻度,搖勻,將比色管放入50℃的恒溫器中加熱12min,取出后用流水冷卻3min,在660nm處以水作參比,用1cm比色皿,測吸光度,含銀為A,空白為A0,計算吸光度差ΔA=A0-A的值。 3 結果與討論 3.1 表面活性劑的影響 實驗表明:SDBS增溶效果最好;其次是十二烷基硫酸鈉;明膠、聚乙烯醇PVA 124、TritionX 100有部份增溶效果;Tween 80、Tween 20、乳化劑O.P、β 環(huán)糊精、溴代十六烷基三甲銨不具有增溶作用,實驗選SDBS作為增溶劑。加入0.60mL的SDBS溶液時,可得清澈透明溶液。繼續(xù)增大SDBS溶液的加入量,催化作用受到抑制。實驗選用SDBS溶液加入量為0.60mL。 3.2 吸收曲線 催化反應和非催化反應的吸收曲線最大吸收峰都在660nm,選660nm為測量波長。 3.3 試劑用量的影響 實驗表明,當HAc NaAc緩沖溶液選pH為4.5,且用量選2.0mL,過硫酸鉀用量選3.0mL,活化劑2,2′ 聯(lián)吡啶用量選2.0mL,ΔA值較大且趨于恒定。天青 用量選1.0mL時,溶液的吸光度會落在適宜的讀數(shù)范圍。 3.4 反應溫度與反應時間的影響 體系溫度為50℃后,ΔA緩慢增加,當溫度60℃時,ΔA最大,反應溫度選50℃。反應時間t在6~14min內ΔA與t呈良好的線性關系,故反應時間選12min。 3.5 工作曲線 取不同量的銀標準溶液按實驗方法繪制工作曲線,回歸方程為:ΔA=0.0018+7.19CAg(mg/L);相關系數(shù)0.999,線性范圍0.008~0.056mg/L。 3.6 精密度與檢出限 按實驗方法平行測定9次,求得ΔA的RSD為2.6%。求空白實驗值標準偏差Sb為4.1×10-3(n=11),工作曲線的斜率K=7.19吸光度·(L/mg),本法檢出限為C=3Sb/K=1.7×10-3mg/L。 3.7 共存離子影響 對于25mL中1.0μg的Ag+,相對誤差<±5%,10000倍的K+、NO-3、F-、PO3-4、SO2-4,5000倍的CO2-3、檸檬酸根,1000倍的Na+、Mg2+、Cl-、酒石酸根,500倍的Ca2+、Pb2+、Ba2+、Mo 、C2O2-4,100倍的Bi3+、Cd2+、Br-,50倍的Mn2+,10倍的Co2+、Hg2+、Al3+、Zn2+、CrO2-4,5倍的Cu2+、V 、NO-2,同倍的Fe3+、Ni2+、SCN-不干擾實驗。同倍的I-干擾測定。 4 樣品分析 4.1 氯化銀溶度積的測定 取1.0mL純凈的AgCl飽和溶液(25℃),按實驗方法(n=8)測定其Ag+的濃度,計算AgCl的溶度積為1.61×10-10,RSD為1.4%。 4.2 黑白相紙液中銀的測定 將一定面積的黑白相紙經處理后得黑白相紙液,吸取適量溶液按實驗方法(n=8)進行測定,測得值為29.8μg/L,回收率為95%,RSD為3.6%。 |
熱銷商品
大家感興趣的內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