碳酸鈣—錳量的測定—分光光度法
1 范圍 本方法適用于碳酸鈣中質量分數(shù)0.001%~0.01%的錳量的測定。 2 原理 在磷酸存在下的強酸性介質中,高碘酸鉀在加熱煮沸時將二價錳離子氧化成紫紅色的高錳酸根離子,用分光光度計測量其吸光度。 3 試劑 3.1 高碘酸鉀。 3.2 硝酸,1+1。 3.3 硝酸,1+6。 3.4 磷酸,1+1。 3.5 氨水,2+3。 3.6 錳標準貯存溶液,1 mg/mL 準確稱取1.0000g金屬錳(純度>99.9%,預先用稀硫酸洗滌除去表面上的氧化物,再用水洗滌除酸,烘干冷卻后使用),加入20mL硫酸(1+4)溶解,移入1000mL容量瓶中,用水稀釋至刻度,混勻。 3.7 錳標準溶液,0.01 mg/mL 用移液管移取5 mL1 mg/mL錳標準貯存溶液,置于500 mL容量瓶中,用水稀釋至刻度,搖勻。稀釋液現(xiàn)用現(xiàn)配。 4 儀器、設備 分光光度計:帶有厚度為3 cm的吸收皿。 5 操作步驟 5.1 稱樣 稱取約20g試樣,精確至0.01g。 5.2 空白試驗 隨同試料做空白實驗。量取6 mL硝酸 (1+1),置于燒杯中,用氨水(2+3)調節(jié)pH值為7(用pH試紙檢驗),再加入1.5 mL硝酸 (1+6)。 5.3 試料的溶解 將試料置于高型燒杯中,加入10 mL水潤濕(活性碳酸鈣要先加入20 mL乙醇潤濕)蓋上表面皿,緩緩加入65mL硝酸 (1+1),加熱至沸,用中速定量濾紙過濾,洗滌,濾液和洗液一并收集于250mL容量瓶中,加水至刻度,搖勻。 5.4 發(fā)色 用移液管移取25 mL試驗溶液,置于250 mL燒杯中,加入10 mL磷酸(1+1)和0.3 g高碘酸鉀,蓋上表面皿,加熱至沸,煮沸3 min,冷卻后全部移人100 mL容量瓶中,加水至刻度,搖勻。 5.5 比色 在525 nm波長下,用3 cm吸收皿,以水為參比,將分光光度計的吸光度調整為零,測量其吸光度。 用試驗溶液的吸光度減去空白試驗溶液的吸光度,從工作曲線上查出相應的錳的質量。 5.6 工作曲線繪制 用移液管移取0.00mL、1.00mL、5.00mL、10.00mL、15.00mL、20.00mL和25.00mL 0.01mg/mL錳標準溶液,分別置于250mL燒杯中,加入40mL水及1.5mL硝酸(1+6),以下按發(fā)色和比色步驟操作。 以錳含量為橫坐標,對應的吸光度為縱坐標,繪制工作曲線。 6 結果計算 按下式計算錳的含量,以質量分數(shù)表示: 式中: —錳的質量分數(shù),%; —從工作曲線上查出的錳的質量,mg; —試料的質量,g。 7 允許差(引自GB 19281-2003) 兩個測定值之間的差值應不大于下表所列允許差。 %
8 參考文獻 [1] GB/T 19281-2003 |